手工割稻是件辛苦的事,頂著烈日又更辛苦。機器桶(打穀機)在返家幫農的子弟兵通力下吃力地拖動著,卻總有攝影者喊卡、慢一點;阿伯一肩40斤雙肩80斤地扛著榖,總有攝影者吆喝:再走一遍、退後一點。來幫忙的國中學生與國小老師,被指揮著要怎麼捧稻穗,往左邊靠一點!助割的我們加入鏡頭,這些穿著整齊的大砲要求:可以戴上斗笠嗎?眾人離去,埂上未打的穀子落了一地,阿伯默默拾起...
到底憑什麼?農人不是道具!請不要踩在別人家的田埂上還頤指氣使!
可以理解梯田的美,讓人忍不住留下影像;可以體會傳統割稻的特殊,讓人想留下記錄。但,勞動者的尊嚴,不因產業的特殊或稀有而增減,這不是為別人而做的表演,也不是展示館裡的標本。每個人工作時的尊嚴,與對農產及私有地的維護,都是單純想靠自己掙口飯的農戶該擁有的權利,請您一起尊重。
農戶的單純讓他們不知如何拒絕。但不熟悉的一群人就這麼出現,直接踩進田裡,甚至鏡頭就貼在臉旁壓迫式地跟拍,讓攪在收割生產線的主人很難一一處理。攝影者都說,昨天有來問了,但阿伯其實連你是誰都不知道,只因他回答了割稻的日期,並不代表他們得概括承受這麼多的人與這麼多種動作。尤其有年輕的子弟與團隊的志工們一起回來幫忙,阿伯們不知如何向每一位來協助割稻的人說明這麼突兀的凝視,尤其無法約束攝影者每一步為了獵取好畫面的新招式,誰又怎能都推說他都已經同意了呢?
自從復育計畫開始之後,社區與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,老人家面對我們工作中的攝影記錄越來越坦然,因為熟悉與分享,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影像的用途;也因為信任,這中間的努力我們也一份;更因為尊重,事先都先徵詢過同意,並都接受時有的拒絕。我們一直以為,從里山倡議的精神出發,環境倫理,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倫理;沒有對人的尊重,就沒有對環境的尊重。
我們誠懇地呼籲:
- 除非在農戶同意下一起下來幫忙,不然請不要踩進田中。因為這些參與重要水梯田復育的合作過程,不只單純的農作,還有許多大家為了生態共存的堅持,生態監測進行中,也小心地避免如平地水田的環境問題。
- 請不要未經同意就踩上田埂,尊重私有地及工作動線。請不要逕自把農人當作自願模特兒,現在的傳統農法固然是環境限制下的必然結果,但不式微反復甦,更是農人逐步發現自己可以發揮的價值後,慎重選擇的結果。這些因而對環境有更多節制與照顧,或許沒那麼崇高,但每一步都有對自己專業的負責,與對環境與尊重。請你也要贏得他們的尊重而同意,不藉由吆喝,不藉由說認識人禾認識林務局。
- 請真心作夥,樂於介紹自己,說明拍攝之後的用途與發表,尊重每一位個體說不的權利。
其實,分享這裡的美好與歷程,原是一件快樂的事。但這樣的事若造成農戶家裡的壓力,及工作團隊在環境與文化尊重的掙扎,我們因而也會對媒體的進入有更多的顧慮而無心積極。我們對有心共襄盛舉的媒體說聲抱歉,除了非營利組織人力有限,更希望能讓留給社區多留一點空間想清楚,讓環境與人力都能準備好面對遠來朋友的方式。因為這是基本權利,也因為這裡有這麼多人想守護的生態與文化。謝謝您的理解與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