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

化作春泥更護稻

     
       秋分到霜降之間,是貢寮水梯田的翻田期。每回阿伯們瞇著眼睛這麼說,還沒熟悉農民曆透徹的我都再趕緊複習一下這老智慧,在咕狗行事曆上慎重加上。雖然感慨著現代會計年制年底的大忙,實在不符人類演化以來冬季需要的休養生息,但眼看著老農師傅們的翻田工作都一絲不苟地完成了,還有人因為今年稻穀分級收購價的確立、及初試啼聲的賣米及消費者的回饋鼓勵,從秋初就開始整理荒廢田地、或發下豪語準備嘗試自然農法,我們拜師學技承諾一起生產的田地可不能輸!再不動起來就準備「呷ám」了(吃粥?請看【水草森林,明年再見】樹伯的指點)!





     
       冬季休耕前期的翻田,是一種管理雜草同時施用自然肥料的多功能工作(咦?!發現傳統農事好像都是多功能的,很少只為了單一片段的目標。)。農法的演化到現在,不早不晚,抓在秋分到霜降之間,還有足夠的時間讓收割過後秋老虎的餘威,繼續醞釀田間野生水草的成長;然後在完全變冷之前,將水草連同稻株基部翻入土中,在未來幾個月分解腐化成肥,讓所有自然養分及陽光累積的生物量,成為下一年栽植的養分,不流失也不浪費。

       之前聽說K一鋤下去撈起了III級保育類的鉛色水蛇,P及H也不好意思地說讓泥鰍及黃鱔化作春泥更護稻去了。一開始,我也一邊翻一邊猶豫著,植物紅皮書中瀕危的水草就這麼被我一鋤給除了,盤古蟾蜍的蝌蚪在被我弄渾的水中掙扎著,草桿上掉落的狡蛛藉著8隻毛毛腳的張力游走避難去。已經老神在在的Y看不下去說:「別猶豫了,我前幾天不知看了多少蜻蜓及晏蜓的水蠆,最後也只能翻掉,會逃走的就一定有他自己的辦法,該出現的也一定能在這節奏中留下種源。」的確,順著長腳赤蛙跳走的方向,挺起腰眺望著上下翻過或未翻的田階,像我們這樣一塊一塊慢慢翻,比起快速的機械,還真的留給動物們不少離開尋找新天地的時間與機會。




       水梯田原本就有地形起伏的限制,在順應地形與講求效率之間,目前貢寮的田階維持在一個百餘年來「社會生態生產地景」的動態妥協下:單一田階面積不大,不利於大機械操作移動,但也因此沒有田地區劃重整會帶來的地貌改變或人工化邊界,因此不論是水的流動、生物的移動、土壤被沖蝕的力道及因此沈積的位置,都因為這妥協而維持在一個不擔心被阻斷的平衡下。農人習慣了純人力手工或牛耕,幾戶擁有的6-8馬力的小鐵牛,在這裡就已是高速工具了。




       在機械化搭配大面積的大方向下,貢寮傳統的農法意外搭上了永續農業的風潮,又是一樁在全球環境變遷課題下,傳統即是創新、從古老智慧中找創新答案的見證。永續農業朝向低投入(low-input)的趨勢,兼顧了多種好處:減少土壤的物理性破壞、減少資源消耗、降低地球化學循環中的失衡(及降低因此的污染問題)、降低農民在財務上過多的外部依賴。以冬季翻田為例,目前慣常4分地左右的規模,1個人割草加小鐵牛翻犁約莫1天半就可完工,純手工若以阿伯的身手則是5人天左右,對這樣的地形地景,即使從生產效率都還算是適切而兼具彈性的的操作方式。

       那麼對我們這些新手呢?問了自封為鋤魔的P,這回他謙虛地說,這動作可以流利但仍有它速度的極限,因為這不疾不徐的速度,比起割稻時小組工作必須的快節奏壓力,他把不同田區一叢叢挖耳草的開花節奏差異看得分明;來最多天翻最多塊的Y則覺得,第一天難免腰酸背痛看不到盡頭,第二天之後身體就適應了這節奏,因為需要休息,抬頭伸展的同時,你會有機會看見同一片山林的天空上,林雕鳳頭一年的生活節奏又進行到了哪一步。

       是啊,因為快不得,所以看到更多。那是誰的歌:「讓時間慢慢暈開,釀成智慧喝起來,慢慢來比較快;放空慢慢來,專注比較快...」

       在里山的適切地景中,因為接受自然條件的限制,也看準了自然的流動與循環可以省掉哪些工,所以成就了配合著地形呈一塊塊鑲嵌交錯的地景單元,這代表著不貪心的聰明。在這樣的適切地景中,用人用牛用小機械慢慢翻犁是適切的配套技術,不僅避免了重機械易使田階邊緣崩坍、水生動物死亡率增加等問題,同時對照永續農業的準則【註1】也是一種不貪心的聰明。IPCC (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)對農業在溫室氣體減量的呼籲,包括:提高植物殘體在原地的使用率、減耕淺耕的適宜耕犁、適度地排水與曬田;除了最後者因為山區因為地形水文條件早有不曬田的傳統之外,前兩者都與這裡從冬到春的翻田方式吻合【註2】;代表付出的慢工造就了環境的好。因此水梯田的歌,或許該這麼唱:「慢慢翻,快快好...」




       隨著翻田,所有被接納與作物共生的生物量,即將在這冬藏的日子裡,熟成、累積成下一年作物重新成長的養分,這一年的田間作業也告一段落。冬季裡,平時散開著努力的團隊成員也將利用農閒坐下來,回顧這一年來進展與挫折,分享外界逐漸對水梯田環境價值的理解重視,以及對諸位農戶用心照顧土地的肯定。山上生產條件的限制讓我們求不得快速擴張生產面積,但從多年來只求餵飽自己一家的米飯生產規模,逐步恢復到能夠兼顧生態還能上市販賣,已是這小小散村聚落的大突破;與其透過比平地更高投入來拉高稻米產量,不如回歸此地深受倚重必須堅守的水資源與生態環境價值的生產。這當中經營目標的取捨,就猶如選擇犁田方式的智慧,不必然十全十美,策略上也無法樣樣一蹴可及。

       貢寮社區對里山倡議精神的實踐嘗試即將兩年了,冬藏感恩季,我們也謝謝正在閱讀本文的您,謝謝大家一起重視水梯田串起的水域生態系的環境價值,謝謝您讓尋求新定位的農戶們重新發現自己專業的倍受重視。水梯田生態保育計畫並不能直接給農戶有無虞的飯碗,但已經讓更多人願意拿起飯碗來支持;希望透過生產環境、適切技術、產業鏈、公眾認知、農地環境政策等各環節,逐步去努力形成共識並建立配套。每一年在這多方的努力投入,都期許像被翻犁入土的野草一樣,成為里山合作社的沃土春泥;而這合作社,是屬於環境與人、人與生物、里山人與都市人的多目標合作!







【註1】10秒鐘看永續農業
  世界守望(Woldwatch Institute)在聯合國國際農業知識、科學、與技術促進發展評估計 
  畫(IAASTD)提出:評估農業發展計畫的新方法原則:

  • 促進生物多樣性
  • 合乎自然限制
  • 從根本解決問題
  • 逐步改善土壤品質與生產力
  • 促進創新能力
  • 支持可自我維繫的解決方案


【註2】為什麼要淺淺翻呢?
  國際上之所以重新檢討現代農業技術對氣候變遷的影響,主要因為大量製造並施用氮肥、豆科
  植物大量增加的氮溢漏,已經造成大氣中游離氮的急速增加,因之形成了新的酸雨危機、以及 
  溫室氣體N2O排放的增加,N2O造成暖化效應的暖化潛勢係數是CO2的310倍;游離氮也造成地  
  面臭氧增加,而危害人類健康與農作物產量。而若加上常常深層翻土,或是水分管理造成的逕
  流量,更會將表層土壤的游離氮帶到河川及海洋,形成水質惡化、藻華、死亡海域等優氧化現
  象;飲水中NO3−濃度增加,有研究顯示可能增加多種癌症、阿茲海默症、糖尿病等致病率。由
  於多雨區的水梯田在水分管理上不宜「關水」,地形造成的地表逕流又先天比平地大,避免深
  犁並盡可能減少肥料的施用,或是採取循環利用原地有機物的自然農法,是山區即使不用藥的
  友善農業該實踐的原則,這是水梯田產業有正面環境貢獻之餘,也會努力控管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