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

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

來去『巡田水』─天、地、人的動態平衡

       還記得年少時住在鄉下老家時,總會聽到爺爺每天一早,留下一句「我去巡田水啊。(台語)」,就下田裡去了。時過境遷,爺爺身體已經無法繼續進行農事;家鄉的田地,也讓老家附近鄰居耕種了,剩下的僅是自己每回回到鄉下時,打趣的跟爺爺奶奶說「我去巡田水啊。(台語)」,就溜搭到街上閒逛。兒時的總總,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模糊,但對於巡田水的記憶,卻在這小小的貢寮山城中被喚醒。

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

寂靜霧中的春耕

       「撒得比較密的秧苗不能放」,樹伯今年種了二個品種,其中一種比較早熟,看到這批秧苗該換新家了,樹伯等不及假日孩子來幫忙,一個人在早春開工,今年的水梯田插秧拔得頭籌的還是他。

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

不是蠻牛,只是生不逢時的老朋友

     
       昨天發生草嶺古道30年來首次的水牛衝撞傷人,事後在主人的帶領下平靜下山,報載飼主可能依違反動物保護法移送。我們為受傷的朋友感到遺憾,但也為時代變遷下改變生活節奏、限縮老夥伴活動範圍的農戶,同樣感到遺憾。與牛合作的老聚落,陸續因為越來越擴張的觀光遊憩,必須放棄自己與牛的共生文化;而近來許多地方又重新開始飼育牛隻控制植生,並作為教育的素材,讓下一代還看得到牛走路;兩相對照之下更顯無奈!

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

早雷中的田間風景

       
      剛過節氣中的『雨水』,農曆二月初二,土地公生日的半夜裡,台北城裡落下了今年的第一響春雷,距離逐漸多雷的驚蟄早了11天。前一個白天,印象中屬於三月才有的反潮,溫溫濕濕的感覺,駛過東北角忽晴忽雨的海岸線,卯澳灣上空畫出了一道很大很彎的淡淡彩虹。詭異的天氣一路蔓延到山上,大夥兒聚在國小吃屬於梯田人的春酒時,阿嬤面對怎麼突然又下雨錯愕著,唸起剛剛才披出來曬的衣服還沒收;於是,「今年到底會提早還是晚插秧?」在操場邊熱烈討論起來,但,連老經驗的梯田達人都說還抓不準。

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

梯田達人私塾:秧田半作-孵秧

       經過了長長的休耕期,看似靜止的水梯田,農民其實還是按著各自的節奏讓農事悄悄進行著。收割後水生植物利用空檔恣意成長,一度成為田裡的主角,中秋前後,阿伯們或是以牛、以機器,甚至以人力整了一次地,水生植物在開花結果後和稻頭一同化作春泥,回饋給土地。接著,貢寮進入了又濕又冷的雨季,在農曆年前後,農家再次整地,一步步的為來年的春耕做準備。

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

梯田達人的為難--關於休耕月餘的BLOG


      
      整個冬季東北部都泡在雨霧中,想起了半年前祈雨的七月,農友曾說:「這裡的夏天沒有颱風就沒有雨,連雷都只在遠方鳴,翻不過田埂;但是一到冬天,雨就會連續下到求他都停不了。」今年冬天如同其他區域的反常趨勢,平均雨勢更大、雨日更長,連大家自己吃的蔬菜都種不太起來。

BLOG呢?也荒了一個月沈默著;然而,卻不是因為陰雨。


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

為什麼要談「里山倡議」?

       12/21,林務局的會議廳滿滿的人,在這場「建構保護區外的保護區—里山倡議精神的實踐」研討會,社區的故事多於學術的數字,也罕見地在會場共同嚐鮮:喝著大葉田香草茶、吃著鮮白蝦、鼠麴粿、和禾米香。很想讓山上阿伯及他們的家人們也看到這一幕,好總結這一年來,我們一直死纏爛打地繞在田邊談的問題。因為,對於這一群貢寮里山人,我們還是來自城市體系,而水梯田的維繫與否對貢寮里山人而言,已經逐漸與生計沒有太攸戚相關,在往山下往城市找出路的「力爭下游」過程中,努力讓生計的依賴轉向工業與服務業,因此現在要放棄水田維護,比要堅持友善環境的耕作容易許多;但他們的放棄卻會讓很多環境問題失去了解答的可能,承受損失的則是越來越多住在城鎮裡的人們,這就是為什麼要談里山倡議的原因。

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

石頭記 農用篇

        石頭是早期貢寮使用得最廣泛的生活素材,原因無它--因為方便易採。家屋附近的石頭,用來蓋房子與生活用品;開荒墾地挖出的石頭,除了堆砌坡嵌,還能有什麼用途?

分水汴--共用的水圳利用分水汴來分配水的大小,面積大的田,洞口就開得大些,面積小的田,洞口就開得小些,大家分得清清楚楚的,也少了紛爭。想要偷偷把開口弄大?看到石頭應該也會死了這條心吧!
分水汴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