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

再看『田間生物紀錄表』

  春耕、夏耘、秋收到冬藏,在冬至前完翻土,今年的農事大致告一段落,等的就是水草在土中慢慢分解腐化,化成明年的養分[註1]。今年的收穫期,沒了颱風來光顧,大致都順利完成稻穀貯存,分享大家的米糧滋味的同時,也驗收一下這半年來大家的『田間生物紀錄表』[2]



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

毛蟹的歸鄉之路

  山上的阿伯都說:『以前落雨出大水的時候,毛蟹[註1]攏ㄟ走到田裡躲。』意指為了躲避宣洩的大水,毛蟹會從水圳或坑溝進入水流較遲滯的水梯田中,雖然在阿伯們的眼中,毛蟹掘洞的習性常常讓田埂破洞漏水,但早期物資缺乏的年代,毛蟹也是大人小孩補充蛋白質的另一種選擇,讓人又愛又恨。但隨著農村人結構改變,水梯田耕種面積越來越少且零散,田中的毛蟹似乎也成了山上人記憶中的一段插曲片刻。


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

摃仔寮番薯五四三

  在田裡長滿了水草的秋天,為了感謝這一年來支持水梯田的朋友,和禾生產班以接待朋友的心情,邀請大家來山上做了幾趟小旅行。不管是來樹伯家和蕭二哥家參一腳的、及出一張嘴支持的「和夥人」,或是主婦聯盟公館站的媽媽團,最讓大家回味無窮的,應該是那很有貢寮味的煎番薯粿吧!


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

日本里山見學行--大學裡的神去村「龍谷之森」

  朋友們讀《水梯田--貢寮山村的故事》,常會因老一輩農戶豁達敬天的態度,而提及《哪啊哪啊神去村》這本書,同樣的感動來自我們重新想起:那周遭曾有但不知不覺中消失的淳樸,這是一種做每件事都很神聖的相信與踏實,以及每件事盡力後也都只能聽天由命的從容。

  話說,神去村出了續集,說了一段林業株式會社的往事與經營現況,讓我們又想起去年此時拜訪「龍谷之森」的經驗,當時的一些困惑在書中有了脈絡上的理解,也想起該繼續趁冬期休耕跟大家繼續分享日本所見!

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

【2013貢寮水環境保育研習】借鏡‧分享‧回饋

  到八月上旬,山上的水梯田陸續收割完畢,今年田裡的農忙大抵告一個段落。趕在雨季開始之前,在貢寮國中及貢寮國小提供場地的協助下,跟著一群來自台灣各地的夥伴,進行了兩天的【貢寮水環境保育研習】。   

  連著五年辦理水環境研習,今年特別不一樣,有別於前幾年我們希望透過學校教師,將水環境議題轉化成課程,帶進既有教學體制。今年的對象是一群對水環境議題關心,或有志投入友善耕作的環境工作者。在短短兩天的研習裡,我們希望把三年來關注貢寮水環境保育的心得與經驗跟大家分享,雖然時間有限,但期望透過研習,能開啟這些夥伴不同的思維及想法,透過自身的角色,在不同領域發揮影響力。


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

心防線?別懲罰為環境努力的農人



  這個夏天令人疲於應付。人口稀少的散村中,私領域變成公共場所,讓原本寧靜的水梯田社區有了莫名的壓力。農人常在自家田裡,撞見不認識的人帶著其他不認識的人導覽;或說是受託於電視台的導演,拎著兩桶龜鱉放在田裡模擬拍攝;田裡多了穿著雨鞋拿著捕蟲網的人、多了不明的蝦籠陷阱、還有自動相機佈往巡水路。


  農人在隱私的壓力之外,如何避免入侵種、避免田埂損壞等的環境巡護管理壓力,變得高度不確定,護管工作成本變高、又提心吊膽。因此我們不歡迎以上行為。

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

鯨奇三貂灣


繪者:揉眼睛

  海邊有鯨!而且不是擱淺,而是活生生、自在悠遊的鯨魚。這個意外的訪客,是八月初東北角沿海居民的話題。一開始是在和美外海,有漁民在作業時,被突然冒出水面的鯨嚇得返航。幾天後,這隻鯨魚遊入了卯澳灣,隨著潮水,也或許是隨著魚群在灣裡灣外逗留了二天,接著的幾天,仍不時有漁民在海上與牠相遇。

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

今天我們來割稻--水梯田中的團隊教育

  「下一篇BLOG要寫~~擅長割稻的孩子不變壞。」C聽到我這麼宣稱,也停下割刀直起腰來舒展一下:「說說你的論述吧?!我倒是覺得,割稻的男人不會變壞。因為...因為都已經沒力了。」

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

阿伯又說對了

07/13少雨的蘇力颱風帶來十多年來最強的風勢
(圖片來源:中央氣象局)
       過年後,劉伯常唸著:『菜頭嘸結籽,今年恐怕不是好年冬!』

       秋金伯插秧後一直在跟負泥蟲奮戰,好不容易度過負泥蟲這一關,又遇到三年來最嚴重的縱捲葉蟲大發生,『今年田蠳真正少,不過蟲有夠多,不只田裡,四處蟲都多,你看那些大冇(水同木)都被蟲吃呷沒葉仔!』

       今年的氣候三月太熱,四月太冷,田裡生物顯現出的狀況是蜻蜓特別少,負泥蟲和稻縱捲葉蟲這些水稻的仇家特別多,氣候如何影響生物的消長,還需更多的研究來佐證。蟲再怎麼多,稻還是撐過來了,七月初的水梯田,已看不出之前遭受蟲害的樣子,然而進入收穫季前遇到了颱風,稻子是否還能挺得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