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

狸山野滋味--從水田上菜

  如果說從森林上菜是在里山環境中,人與自然環境永續利用的一種生活模式;那從水田上菜,就是其中最貼切的詮釋。水梯田中的”食材”產出,絕非只有水稻米一種,打從初推動會員制保育工作開始,樹嬸的一桌好菜,就讓我們見識到水梯田這座大菜市場的豐富[註1],或許是一開始設立的高標準,生產班活動中的歷代主廚,無不絞盡腦汁,努力端出記憶中的古早味,或是嘗試立利用水田中的素材,開發新料理,在這良性競爭之下,大概受益的就是各位和夥人(當然吃遍每一家料理的小編也是),以及因此日益寬廣的腰圍吧! 

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

狸山野滋味--從森林上菜

  食安問題連環爆,越來越能想像,那些罹病人數大增且年齡下降的文明病,究竟是怎麼透過吃累積出來的。吃,原本是最基本的需求,在這宣稱文明也富足的時代,我們反而連最基本的安全或安心,都越來越難掌握;這時候,格外珍惜那些原本恣意生長在田野的食材,不求方便速成,演繹自山野季節的觀察與利用、透過友善環境的土地經營方式維持著它們的生活空間,也與其他生物共享的食材們。

  從兩年前開始的梯田和夥人活動,到現在的小旅行及深呼吸,我們這些遊客也慢慢變成食客,有點菜的依賴與憧憬,季節感開始增加了味覺。尤其,能在用餐附近就看到它本人,更是一件很棒的事!!


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

一度想叫柴棺米~


當真?真的!雖然已經叫「和禾米」了,但隨著田鱉米的問世,當年一邊割稻一邊發現龜的爬痕(註),一度想打出「柴棺米」的名號呵,最後當然作罷了,但兩年後的最近,益發有想要為龜族們伸張冤屈的念頭。

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

秋高氣爽,踏進水田來場【和禾秋小旅】

(本文轉載自主辦單位【狸和禾小穀倉】

割稻後,金黃閃耀的貢寮水梯田,
已轉變為低調但繽紛的水棲昆蟲與水生植物樂園囉!
讓我們一起認識生活在水梯田中幸福的小生物,
並一起尋找為數眾多且味道獨特的白花紫蘇,
作為下午季節小點DIY的食材吧!



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

夏陽的尾巴

東北角貢寮山區的雨量分佈均勻,過去擔心缺水的時節,是在梅雨季後到還沒有颱風的夏季。夏季的午後少有對流雨,雷聲過不了田埂。因此相較於整個潮濕的冬季,夏陽的尾巴,是農人要好好把握的重要資源。今天我們不多話,就來看看山裡諸多與太陽合影的可食風景。


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

來碗尚青的和禾飯


「今年的和禾,尚青!」
「又不是啤酒,尚青?怎麼不等它熟點再割?」
「是參與收成的農人尚青啦!人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,我們這兒是梯田少女推大嬸、青年接阿伯,農戶家中也里山代有人才出,已經有16歲的助教了!」

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

賺進人生的第一塊磚

在鋼筋混擬土還沒問世的年代,『起厝』似乎是件動員人力的大事,原物料的取得,建材的整備,大人到小孩無一不在其中扮演重要腳色,只為了在漫長的工期當中,完成一棟冬暖夏涼的家。時過境遷,『起厝』演變成起屋主、建商及銀行三方間的角力戰,屋主對於新厝的情感依舊濃烈,但厚度卻要薄上許多,這或許要從一塊磚說起。

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

梯田上的金靴獎


       世足四強廝殺前的豔陽日,在梯田裡逐漸金黃的稻浪旁,襯著遠方海灘傳來的搖滾樂聲,一群人把鞋子都脫了,在田邊泥中揮汗垛步。不是足球訓練而像開趴,今天是和夥人的「土埆日」,為了田寮修復的共襄盛舉,把握機會請農人傳授這傳統這就地取材的建材該如何備料。

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

離開時餘溫猶暖----當我們遊在一起

那天蕭二哥在牛埔上分享,草原上好多「刺波」都是兒時牧童苦中作樂的小點心。當眾人吃著傳統鹼粿津津有味,怕大家留下遺憾的成年牧人,已悄悄把牛隻喚來;大夥安靜凝視著四周的牛群及人牛之間流動的情感,如霧般久久不散,最後有人輕聲打破寧靜:「蕭二哥在牛群中好美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