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田新耕,等您一起來作夥喔!http://monghoho.blogspot.tw/2016/02/2016.html
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
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
【冬至】感謝有你,天公伯嘛歡喜
四年前的歲末,隨著整年邊學農作邊觀察的生態調查與田間記錄,確認了貢寮「不跟天討太多」的在地傳統淺耕循環作業,確實可以作為現代保育的工具。水梯田的環境貢獻也一一清楚地浮現輪廓:維繫嚴重受脅的農田濕地棲地、洄游動物的完整水域廊道、林緣動物及人們的水資源等,都靠這。但周遭環境正快速變動中,得苦思著:這些公益的環境價值,若繼續默默不為人知,或仍只由農產品的市場機制來定生死,沒保障的並不只是農人,而是所有要使用環境功能及都市維生系統的我們大家。
於是,怎麼讓這處因為封閉而保存下來的環境,變成「因為合作而保存下來的共生系統」,就是我們接著努力的目標。於是,一步一步開始了想像中的「合作社」。
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
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
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
【立秋】新米上市--吃飯前先上公民課與自然課
當悶熱又想趕著雨前割完的中午,眾人在宣告吃飯時陸續回到稻埕;只見田中還有農人的身影,逐區檢視剛才打仗般的戰場,撿拾被遺漏的稻穗,這「頂真」不馬虎的回望畫面,著實在我心裡撞了一下。
每一年這段時間,都像是回到夏令營,複習體能、生態之外,其實學最多的是身體的節奏、還有做人與做事。
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
【小暑】什麼叫豐收?「和禾」收成的重量
隨著夏小旅的溪流觀察、採蜜、夜伴牛歸後,七月中旬和禾生產班宣布進入體驗活動夏眠期,從「小暑」到「處暑」,切換成農忙生產模式。那麼收成如何呢?七月初的颱風在北部沒有明顯風雨,除了一兩處田區早期負泥蟲害特別嚴重,大部分和禾農家今年的收成預計都不錯。唯獨公田因為辦理插秧活動得避開生產田的農忙,晚了參差半個月以上的結果,剛好有一半在孕穗期,遇上蓮花昌鴻雙颱風背風側連續幾天的31度均溫以上高溫及低濕度伴強風,遇上了傳說中二十年一遇的整片白穗,有人笑說一時之間還以為種的是白茅、有人則以為芒花季提早了。
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
【和禾分享蜜】~~分享森林的多元美麗
蜜蜂需要的,比我們想的多更多
四年前初到時才知道,蜜蜂也會來採水稻的花粉,樹伯甚至直接說出會增加水稻10%的授粉率,打破我們對風媒花的觀念,後來也經常觀察到。和禾公田留了兩三階蓄水但沒有插秧的野生田區,前幾天聽到震耳的嗡嗡嗡,上前一看這以螢藺水毛花野慈姑為主的水塘,充滿了忙碌採粉或採蜜的中國蜂,莎草科這麼不起眼的穎花原來也是他們喜愛的~~或許蜜蜂所需的多元營養,比我們想的多多了!
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
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
【好康課程】中學生為什麼要下田?!
教育部的「環境學習中心校外教學推廣計畫」來了,沒有教室、也沒有專職講師的《貢寮和禾水梯田》,也開了10梯次田野裡的課堂,而且我們想邀請不一樣的中學生,跟一群不一樣的農夫,來作不一樣的「農田觀察家」。
中學生,為什麼要下田?下田做什麼?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