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金伯是個專業的農民,除了種田、種菜,就是照顧他的牛,找不到他時,幾乎都是『去崙頭sûn gû』,他二、三天就要和大兒子阿謀上山,崙頭到底在哪裡? sûn- gû是巡牛嗎?這天,終於有機會,跟著秋金伯一起去sûn-gû。
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
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
傾聽貢寮山村和諧共鳴的田園交響曲
(本資料為2011.09媒體參訪提供)
水田是國際溼地公約與國際自然保育聯盟(IUCN)所定義的溼地環境,除了農業生產,許多生物長久以來適應著耕作的節奏,展現出水中繁殖生長、離水播遷或溼土休眠的生活史,是生物多樣性保存的熱點。水田也與天然溼地相同,具有水資源涵養、地下水補充、環境溫濕度調節等多元功能,甚至還具有更重要的文化保全價值。
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
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
黃腹細蟌的貢寮歲時記
(圖文:張嘉云)
纖細的「黃腹細蟌」似乎穩定地在水梯田定居了,是貢寮也是台灣小小的一件大事吧,這是牠們在是東亞的版圖上,最島嶼的一個據點;對台灣來說,這裡的黃腹細蟌也是消失了30年後的再發現後,唯一連續三年穩定紀錄的族群。持續為貢寮水梯田蜻蜓調查的夥伴,跟你分享這稀有豆娘在台灣的秘密生活。
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
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
割友會貢寮山谷巡迴演出 水梯田收穫季圓滿落幕
梯田的手耕農事,每個細節都是經驗的累積,在合作的初期,為了避免打亂農耕的節奏,我們只能在旁記錄,插不上手。收割期將至前,阿伯們終於鬆口,但是仍是千交代萬交代:「山上的田不放水,要踩在水裡收割,會很累喔,你們真的要來嗎?」當然要來啊!都已到了尾聲,錯過了收穫,我們這幾個月來豈不是真的只出了一張嘴?但是阿伯的叮嚀不敢輕忽,原本擬定以量取勝的戰略,後來才知道為配合機器桶(脫粒機),每組割稻的人力有一定的分工配置,人太多也無用;加上每塊田的成熟度不同,中間又出現了個虛晃一招的梅花颱風,計畫一直追著變化跑。無論如何,從7月中至八月中,配合各農家自有的人力,來自各路的割友會,總算陸續協助合作的農家完成了梯田的手割收穫。
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
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
收成(一)踩在水裡割稻
許多五六年級的朋友,對這樣的畫面都還留有兒時記憶,但能像樹伯這樣有一家子壯丁及餐點後勤動員齊聚一田,在人口急遽外移的農村已經不多了。農地可以休耕,但技藝與所有生產配套的整備,卻會隨著休耕而快速消失,很難說開始就重新開始啊!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