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蓴這類的綠藻是春季東北角海上的秧田[註1],一眼望去潮間帶上從礁石裙、海蝕平台、潮溝、到散佈海岸的潮池裡,都可看到綠油油的一片綠藻。熾熱的陽光有如鎂光燈打下,富含「葉綠素」的綠藻亮麗豋場,站上這大片「舞台」;流著「藻紅素」血液的褐藻及紅藻,天性不需要如此耀眼的光芒,則甘願退居幕後,多生長在潮線之下。
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
潮間帶電影院
台灣雖然是個海島,四面環海,但因為各地海岸在地形的差異,海藻相多有差異。其中岩岸地形較不易受潮水侵蝕快速改變型態,著生型海藻遠較沙岸地形來的多。其中東北角一帶,廣佈的海蝕平台,受潮水漲退及海浪拍打,帶來的豐沛氧氣及營養鹽,正是【石蓴】絕佳的孕育平台,也為春季逐水草而居的海岸游牧民族,拉開覓食繁衍序幕。
石蓴這類的綠藻是春季東北角海上的秧田[註1],一眼望去潮間帶上從礁石裙、海蝕平台、潮溝、到散佈海岸的潮池裡,都可看到綠油油的一片綠藻。熾熱的陽光有如鎂光燈打下,富含「葉綠素」的綠藻亮麗豋場,站上這大片「舞台」;流著「藻紅素」血液的褐藻及紅藻,天性不需要如此耀眼的光芒,則甘願退居幕後,多生長在潮線之下。
而在大片石蓴生長的區域,堪比好萊塢(Hollywood)產業,年復一年的上演各種戲碼的愛恨情仇的電影情節。
石蓴這類的綠藻是春季東北角海上的秧田[註1],一眼望去潮間帶上從礁石裙、海蝕平台、潮溝、到散佈海岸的潮池裡,都可看到綠油油的一片綠藻。熾熱的陽光有如鎂光燈打下,富含「葉綠素」的綠藻亮麗豋場,站上這大片「舞台」;流著「藻紅素」血液的褐藻及紅藻,天性不需要如此耀眼的光芒,則甘願退居幕後,多生長在潮線之下。
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
不能沒有牛
每回站在大梯田前解說,看到牛照例是參訪者最興奮的時候。我們總會告訴大家:其實你們所看到的風景,大半都是牛與人合作維持或創造出來的。而這原本有時代象徵的牛風景,對某些特定生物的棲地保存,在講求低碳與物質能量循環的目標下,成了最佳解答之一。水牛維持了棄耕地草原甚至濕地的狀態,因而造就了很多靜水域濕地生物(尤其植物)的家園,也使得水梯田的友善續耕有另一條路可走。因此除了平地的牛背鷺,其實還有很多小生命,也常含情脈脈地看著水牛。
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
春光明媚,來場不一樣的【2014和禾春小旅】
貢寮不只有音樂祭與核四廠,想邀你與我們換個角度,重新認識東北角一方的土地。【狸和禾小穀倉】春季小旅行,發燒豋場!
貢寮後山的水梯田一向自家育苗,秧床的那小畦濃綠秧苗,將佈成這一季的豐收。
而前庭的海岸也有如田階般層層的拍浪礁岩,上面依附著從翠綠到紫紅諸多不起眼的生命,卻同樣滋養出近海豐富的漁業資源。這些,在冬盡春來之際,最能深刻體驗!
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
佈田花說秧苗失約了
「佈田花都攏開了,ng-á 捺袂佈?!」阿伯的語氣透露著經驗判定天氣的不尋常。屋前的金毛杜鵑,是東北部山區特別可在低海拔見到的原生杜鵑,不知何時開始成了阿伯數十年的插秧報時花。今年花燦爛開著,各家田卻紛紛宣告佈田要延期,而且!問起這些經驗老到的農人預測還要多久,竟沒人有把握。於是,原本大家都擔心著冬天囤積的鮪魚肚,暖身操做一做,又在寒風中繼續發揮著功能。排好行事曆的保育和夥人,也接到農戶的通知:「歹勢啦,天氣持續濕冷,秧苗都停滯生長,插秧要延期囉!」
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
貢寮水梯田【體驗型保育和夥人】:汲取養份,茁壯成長
經過2013年對於水梯田公益價值的推廣與努力,2014年貢寮水梯田【體驗型保育和夥人】招募活動,在大家踴躍的報名中很快的額滿,感謝大家對於水梯田環境維持的支持,這也是生產班夥伴試著將守護這片土地的經驗與大家分享的過程中,非常重要的鼓勵。
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
友情已達,戀人未滿~農業與濕地的復合之路
台灣食安問題成為2013最大焦點,全球則持續面臨:既要餵飽暴增人口,又要解決環境劣化的兩難威脅。在這樣的威脅下,聯合國的世界年主題,與拉姆薩國際濕地公約(Ramser Convention)推動的世界濕地日,不約而同地在2014年呼籲尋求這兩難中的答案。2014年是聯合國「國際家庭農業年」,宣揚小農小單位的在地多元,循環並複合使用自然與社會資源的小系統效能。而2014世界濕地日的主題,則訂為「濕地與農業是成長的夥伴」,尋求這對夥伴能否再現過去密不可分的相互扶持。這不僅是關切食糧生產是否有不傷害健康的過程,而且還更關注作為環境生產與調節支持的基礎,我們該如何照顧生態系,好讓生態系服務能繼續幫助我們生產健康的糧食。
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
從鳥的利用,看田寮洋的里山保育特性
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
再看『田間生物紀錄表』
春耕、夏耘、秋收到冬藏,在冬至前完翻土,今年的農事大致告一段落,等的就是水草在土中慢慢分解腐化,化成明年的養分[註1]。今年的收穫期,沒了颱風來光顧,大致都順利完成稻穀貯存,分享大家的米糧滋味的同時,也驗收一下這半年來大家的『田間生物紀錄表』[註2]。
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
毛蟹的歸鄉之路
山上的阿伯都說:『以前落雨出大水的時候,毛蟹[註1]攏ㄟ走到田裡躲。』意指為了躲避宣洩的大水,毛蟹會從水圳或坑溝進入水流較遲滯的水梯田中,雖然在阿伯們的眼中,毛蟹掘洞的習性常常讓田埂破洞漏水,但早期物資缺乏的年代,毛蟹也是大人小孩補充蛋白質的另一種選擇,讓人又愛又恨。但隨著農村人結構改變,水梯田耕種面積越來越少且零散,田中的毛蟹似乎也成了山上人記憶中的一段插曲片刻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