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

貢寮人的驕傲--桂竹


  說到貢寮人的驕傲,大概就是桂竹了。驕傲了許久,可真正知道的人少,於是今年「和禾小旅行」,我們第一次跟大家走進桂竹林裡頭,認識貢寮人的驕傲。

竹林中打照面,兩人手上拎著一根根桂竹筍,
就像〈臥虎藏龍〉場景中的短兵相接。

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

【養蜂問答錄】挲草與採蜜的曖昧關連


  「趁稻子還不高,草卡緊挲挲。」插秧後1個月,趁稻子還沒長到扎眼的高度,農人們抓緊空檔挲第一次草,除了挲草入肥,據說也是擾動稻子的側根,讓稻子根系可以扎得更深更穩。


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

坐聽「穀雨」望「小滿」:和禾小旅行--小滿呦


  總算,秧苗捱過長長的冷冽住進水田。大家暫時放下戰鬥的身心鬆口氣,與割草、翻田整平、剷秧、挑秧、插秧,還有種種後勤補給的農忙暫別。在等候與見證田間生機茁壯這時,睽違已久的《和禾小旅行》準備上場了。對新手狸子來說,問題馬上浮現:「接下來的季節,山上分享什麼豐腴?」


蜂是花精神,山上暖活起來之後,也越見精神了!

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

你瞭你的未來嗎?中學生當自強,來作「綠野觀察家」!

教育部補助的推廣計畫又來了,我們強力邀請北北基宜的有志中學生,來《和禾水梯田》的田野教室,深入地下社會,認識在我們居住的城鎮之外,還有哪些維繫我們生活未來的基盤環境。
自己的未來自己救,維繫未來的環境,當然自己也要瞭!

2016年3月14日 星期一

生活在「深呼吸」中持續醱酵

  就在三週前,跟著狸老闆、狸子一同去拜訪在山中隱居的王伯。地上團團塊塊的苔跡、絮叨不休的閒話家常,暗示這是王伯家難得「人聲鼎沸」的一天。「釀酒」的準備工作,就在鳥鳴、狗吠與柴燒開水的劈剝聲響中急急開始。

蒸熟也散熱後的米團,和著酒麴入缸。
四天過去,人們需要的酒液漸漸現身。這段過程就是【醱酵

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

【冬至】感謝有你,天公伯嘛歡喜

四年前的歲末,隨著整年邊學農作邊觀察的生態調查與田間記錄確認了貢寮「不跟天討太多」的在地傳統淺耕循環作業,確實可以作為現代保育的工具。水梯田的環境貢獻也一一清楚地浮現輪廓:維繫嚴重受脅的農田濕地棲地、洄游動物的完整水域廊道、林緣動物及人們的水資源等,都靠這。但周遭環境正快速變動中,得苦思著:這些公益的環境價值,若繼續默默不為人知,或仍只由農產品的市場機制來定生死,沒保障的並不只是農人,而是所有要使用環境功能及都市維生系統的我們大家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於是,怎麼讓這處因為封閉而保存下來的環境,變成「因為合作而保存下來的共生系統」,就是我們接著努力的目標。於是,一步一步開始了想像中的「合作社」。

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

【霜降】大地水鏡的調節口--埤巖修復了

「怎麼好像歪了?」當最後一顆巖石疊上去後我問,二哥神回答:「你去問我祖公啦。問他打石的時候怎麼沒打方正。」我才再回神這埤巖的古老,從蕭家一代傳一代都還守護著這片水田。

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

【秋分】大自然的二期作

和禾生產班種一期稻,二期呢?交給天公伯種水種野生物!
因為新田和環教公田的晚植,因為兩個風強雨大的颱風,在八月最底終於結束和禾史上最長的收割曬穀季。初秋只剩《狸和禾》忙著收穀碾製寄送給支持的朋友們,山村進入較為閒適的狀態,也陸續有較多的學生或朋友們參與課程。但迎接他們的不是黃澄澄或綠油油的稻作,讓這些農田觀察家充滿好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