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山這水這些人

        貢寮區有雙溪河貫穿,在內寮溪、遠望坑溪、石壁坑溪的山谷間,過去散落著不少梯田,近年正逐步棄耕中。這裡代表著典型台灣東北區許多小型溪流的生態,是台灣迴游性魚蝦蟹貝的保育熱點;這裡也是許多淺水域的原生水生植物僅存的庇護方舟之一,多種稀有的蜻蜓在此再次發現;下游的洪氾平原田寮洋,則因著地理區位與整個河系造就的濕地環境與水田產業,紀錄過超過300種的鳥類。

        這些由山澗、水田、溪流、濕地、海洋所構成的水系,其實也是台灣土地的臍帶。河水的日夜奔流搬運了山區的細碎物質到平原、入海洋,決定了哪裡有沃土、哪裡是漁場;而過程中的堆積、沖刷、與入滲,也決定了哪裡作大水、哪裡有淨水。


               貢寮山區的散村中,還有些半循著古法耕作的農民。距離沒有除草劑的歲月不遠,挲草的功夫曾讓穀粒肥到爆漿;口中說得出田裡抓鱸鰻、撿毛蟹、撞見食蟹與台灣野兔的經驗;熟悉四時而生的野菜藥草;熟悉哪一條溪澗終年不斷,哪一條需要維護引水。


        現代化的機械在這裡派不上用場,老朋友水牛,也還是這裡的要角。水牛的啃食讓這裡的地貌還依稀維持著梯田的草原;水牛的翻滾形成了許多水窪,在棄耕的田畦中深受水生昆蟲與蛙類的青睞;牛糞是種菜的肥料,也是鋪在埕上減少砂石混入日曬稻穀的利器。

        這些居民們熟悉田野溪流的產業智慧,以及這裡的獨特環境,讓我們匯集了。希望在自然與社會的環境劇烈變遷下,藉由生態復育與環境教育同步努力,保存這環境與文化獨特的存在價值;並與在地產業文化的發展,找到可以持續維護生態系服務的模式。於是:

  • 林務局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:找大家一起在土地上慢慢開講,拼湊出兼顧生產與生態的田間作業可能,嘗試出城鄉社區與生物環境間互惠的合作社,創造大家作伙來學習在田裡溪裡長智慧的交流機會。
  • 貢寮和禾生產班:續耕或復耕水田,農作生產之外,也擔任生態環境管理者,並推動田野知能傳承的可能。「拋頭露面組」投入生態旅遊,創造更多交流的機會,並將收益回饋整個生產般對土地的照顧;「默默耕耘組」在這土地上,持續做好生態系服務的後盾。
  • 狸和禾小穀倉:和禾生產班的單一窗口,分級保價收購米糧、研發銷售品管友善田間產物、並負責生態旅遊的整合推動。還有一群貢寮在地或旅外的狸青們,關鍵時刻就會出現喔!!
  • 保育和夥人:全年的支持,用口、用換工、還有保育維護捐款來支持,陪伴農戶持續往前走,創造許多意想不到的火花。
  • 青年割友會:靠天吃飯,說割就割!我們有一群越來越壯大的割友會,享受青春肉體與古老靈魂的交融,換工免學費!
  • 觀察家生態公司:持續一起投入專業的河溪及水田生態調查、水域廊道威脅因子的解套,還激盪開花出苗栗里山的「田鱉米谷津田」保育團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