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開春一來,正月還沒結束,原本平靜的貢寮山城,也因為一些事件而緊張起來,其中一件是夥伴們在山上,偶然發現一塊路旁剛整過地的荒田,水泥駁坎上有福壽螺(Pomacea
canaliculata)的卵塊,讓我們不禁擔心福壽螺克服了湍急溪流這天然屏障,可能直接空降山區開始擴散。
在水泥駁坎上發現的福壽螺
和禾生產班超過六公頃的水田環境內,沒有福壽螺的分佈,這在台灣絕對是佳話一件,而這成果主要來自於貢寮水梯田與平原地區水田排水間,串連水路的是高流速與高溶氧的溪流,這一條天然屏障,使福壽螺不會自然擴散到山區,山區位置的封閉,與自家選種育苗等,幾乎可以在自家田區獨力完成耕種的傳統農法,斷絕很多因資材、農具挾帶造成的外來種引進機會。
自家孵殃育苗減少了入侵種的風險
在水梯田保育的過程中,我們也盡全力守護這份成果,也誠如生產班的友善耕作規範中載明「避免引入,並持續管理、移除外來入侵物種」。我們了解福壽螺一但進入田區,原本水田中保護的56種水田植物,可能泰半都難逃螺口,也知道福壽螺擴散的速度與能力,絕對無法在入侵後移除殆盡,你可以看到台灣每年因福壽螺的啃食造成的龐大農損,政府部門每年投入超過上億經費清除福壽螺,以及大家看不到的為了清除福壽螺而施藥,造成的生態系統崩過程,這些事年復一年的上映,沒又止歇的一天。就因為這些前車之鑑,知道後端移除所投入的人力經費與環境成本太高,我們透過前端的宣導與行為管控,努力不讓福壽螺進入。
大量繁殖的福壽螺,造成嚴重的農損(非貢寮照片)
然而貢寮山區出現福壽螺也不是第一次,在兩年多前,現在發現福壽螺卵塊的這塊荒田就有發現,只是透過訪談了解,地主說明福壽螺似乎已經在這塊地區存在好些年,可能是透過植栽移植挾帶來的,後續因為沒有繼續種植,氣溫低涼與水域範圍封閉,福壽螺也被『困』在這小區域,而在整地的擾動過後,所釋出的空間,即可能讓這種強勢的物種大量繁殖,也透過重新連接的水圳,開始往流域下游擴散,現階段僅能透過福壽螺狀況告知該田區使用者,請求有積極的作為抑止福壽螺流出,及該田區流域下游合作田區的密集監測,避免福壽螺進入,造成難以回覆的窘況。
鞋底的確認與清洗,是進入和禾生產班田區必備的事情。
每一個和禾生產班田區旁,都會立起告示,提醒遊客不因親近而造成傷害。
福壽螺雖然被列為百大外來入侵種,對台灣農業造成嚴重的農損,也壓迫台灣原生生物棲息的空間,但生物本生沒有原罪,福壽螺也是為了存活下去,每個生態系都是經過長時間的演替後,所保留呈現的樣貌,只是常常經由人為引進的外來生物,並不是原生生態系系統中一員,沒有了天敵、在覓食與競爭之間,可能都會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,尤其是有能力遠走他鄉,且順利繁衍的生物,都是相對強勢的,好比福壽螺,冠上了福壽,卻沒真的帶來福與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