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

貢寮人的驕傲--桂竹


  說到貢寮人的驕傲,大概就是桂竹了。驕傲了許久,可真正知道的人少,於是今年「和禾小旅行」,我們第一次跟大家走進桂竹林裡頭,認識貢寮人的驕傲。

竹林中打照面,兩人手上拎著一根根桂竹筍,
就像〈臥虎藏龍〉場景中的短兵相接。

  貢寮的桂竹,從筍到竹都得益於東北角的濕冷氣候,長得比其他地方來得細且韌。這樣的竹與筍有什麼好處呢?解答這個問題前,請大家先跟著二哥「抽絲剝筍」吧!步驟是:(1)先將筍尖端纖維拗個半斷、(2)食指與中指指腹抵住未斷的上部筍尖,開始往竹筍基部繞去。

一個口令一個動作,卻讓大家著迷般一根接著一根剝。
  接著(3)對還殘留在筍上的竹籜纖維,再做一次指繞剝皮,就成了晶瑩剔透的翠綠筍心。最後(4)用指甲測試筍心的嫩度,截斷、留下我們可以食用的部分。

從笨拙到熟練,完美剝出一根桂竹筍超讓人開心。

  貢寮的桂竹筍,為何整個年頭都能品嚐且口感獨到?除了因為冬天能種的蔬菜少,大家多將桂竹筍殺青、保存度冬;也得益於天氣濕冷而生長緩慢、質地緻密,可以保存較久而口感依舊。難怪有次聽說貢寮人家收到外地的桂竹筍贈禮,收禮人家心下卻嘀咕:「阿捏甘丟?」

每戶人家自有殺青前後的獨門工夫,
去除酵素、留住鮮味,然後就可以保存了。
  過去貢寮平地有許多竹業加工廠,多數是製掃帚柄。貢寮桂竹適中的粗細、緻密的韌性,深受漁民(古早蹦火仔、魚簍,與手工自製釣竿)、林務局(海岸防風圍籬)、保育團體(軟絲的產房)、中南部農民(種植支架)與日本進口商(庭園造景)所喜愛。古早環境條件好的時候,貢寮火車站附近有桂竹的日商加工大廠,耆老說起當時大老闆來台時的人聲鼎沸,畫面鮮明、湧入腦裡。

桂竹出筍前1個月,已開始有在地人家,路邊整理桂竹成綑。

  不過,別以為桂竹的好,得來全不費工夫。沒成美味入口的筍,也會成竹,家有竹林的人得定期養護--留3去4不留7,好的竹子至少長3年以上,第4年的竹子品質最佳,7年以後的老竹不砍不行。
  透過對竹林的定期疏伐,竹林地因此維持了健康。相較於一叢一叢生長、竹林密不透風,因此被在地人家當成地界與防風林的「八芝蘭竹」(冇咸仔);桂竹則是地下的走莖,竹子之間維持適當距離,因此能抓住大範圍的土體--水土保持,這就是貢寮人家對桂竹的愛護,所創造出來的生態系服務了。

用於防風、標示地界的竹圍,都為合軸叢生莖,
地下莖貼著母竹的基桿岀筍成竹,密不透風。
彼此相鄰不是太親暱的桂竹,因此利於水土保持。
  狸老闆說,有些地主沒有時間跟人工,所以也會有人專門組成桂竹收成工班,去幫地主疏伐、收成桂竹林,然後再賣出拆帳。但那天跟嬸婆聊天,也聽說人丁不多的現在,有少數工班進人家的竹林地,一次就把桂竹砍光,最後桂竹林就慢慢演變成桂竹、喬木混生的林分。
  所以如果你來到貢寮,不妨多對桂竹林留上心,頭好壯壯的桂竹林背後,除了是獨特氣候造就的驕傲,也是貢寮人努力的結晶啊。